11日,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在梅州市正式開鑼。本次推介活動不僅彙集了梅州、汕頭、潮州、揭陽、河源等市的近150種名牌產品踴躍參加,還吸引了來自福建、江西、珠三角及港澳臺地區的採購商前來參與,堪稱是一場粵東名牌農產品集聚的盛會。
  省農業廳方面向筆者表示,粵東地區農產品資源豐富,品質優良,這場“好中選優”的評比活動不僅為這些優秀產品搭建了一個集中展示的舞臺,更為廣東農業產業提供了宣傳的良機。
  本次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由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林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社科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廣播電視臺等9家單位共同發起。此次在梅州的推介活動是第一站,以後還將在惠州、清遠、陽江及中山等市陸續開展片區宣傳。
  農業發展勢頭火熱
  “粵東地區的光、溫、水、氣、土資源豐富,真可以說是一個農業產業的大寶庫。”此次參與推介的五大地市都有大量的農產品資源。近年來,新的市場需求不斷出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不斷加快,整個產業供需兩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場的各地農業部門趁此機會積極推介本地農業產業。“梅州農業在三產中的比例高達1/3,農業人口超過75%,是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梅州市農業局方面表示,隨著農業發展越來越受重視,該市也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目前該市每年可穩產糧食120萬噸、園藝產品100萬噸,農業產業的規模穩中有升。
  除此之外,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出現,梅州農業有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近日,省地質部門在梅州發現了逾千平方公里的“富硒帶”,引起了港澳台、珠三角等地涉農財團的註意,他們紛紛爭相前來考察,希望借力打造高端農副產品的原料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梅州當地還不斷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強力促進農業鏈條向第二、三產業延伸,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以增加農業產業的附加值。
  這個思路適用於同樣是農業大市的汕頭市。當地農業部門表示,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與營養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這讓農業產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汕頭是一個帶有大片農村的經濟特區,農業人口376.2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9.7%,農業十分發達,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6億元,不少產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汕頭市農業局方面表示,該市正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加快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建設步伐,“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全市農業設施化生產面積累計達到了10萬畝以上,特色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80%以上,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46個,面積8萬多畝,其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就達到16個。”
  綠色食品產業更規範
  然而在老百姓眼中,農業產業的發展質量最終還是要落實到高質量農產品的供應上。不過,正是這份民生關註加速了綠色食品產業勃興,如今各地都在不斷規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的生產和認證體系,令其成為了新亮點,此次評選活動恰好成為了相關產品的展示平臺。
  “‘萬綠河源,綠色食品’,這正是我們河源市希望打造的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我們每年都在積極推動各項農產品的培育、宣傳、引導和認證等工作,全市品牌農產品的數量穩定增長。”河源市農業部門表示,到2013年底,該市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共有163個,其中綠色食品企業23家,產品總數55個;有機食品企業11家,產品總數43個。河源市農業部門向筆者表示,該市還出台了《河源市“三品一標”認證獎勵辦法》(河府〔2013〕35號),對經過國家農業部認證機構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給予一定的認證補助,“每認證1個無公害農產品獎勵資金2萬元,每認證1個綠色食品獎勵資金4萬元,每認證1個有機產品獎勵資金6萬元,我們就是要以此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申請認證,從而引導整個產業不斷規範起來。”
  潮州市也正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並通過創建品牌生產基地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綠色有機和無公害產品已成為我們農業發展的一大重點。目前全市已建成了茶葉、荔枝龍眼、青梅、蔬菜、優質稻等5個萬畝以上的無公害栽培生產技術示範基地;建立了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示範縣共22個。”潮州市農業局方面表示,示範基地的建設樹立了規範生產的樣本,讓相關企業有了學習的榜樣。經過這一輪的帶動,潮州市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達到104家共115個產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產品的企業達到了16家共17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標誌產品的企業也有2家共2個產品,潮州市的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建設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規範。
  品牌建設迫在眉睫
  雖然當前農業發展的大勢可期,不過,我省農業發展也並非沒有短板。“好多東西都沒有聽說過,我們還是分不太清楚。”在特產超市中採購的市民王女士就表示,要不是有這次集中展銷的機會,平時都很少會瞭解到這麼多的廣東品牌農產品,“看到很多推介的產品都是我們當地或者周邊市的,但我們卻不知道,好可惜。”王女士的困惑頗具代表性,由此可見,我省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亟待加強。
  業內人士更坦言,我省多個農產品的供應量遙遙領先,但還缺乏一些叫得響的品牌來拉動整個行業實現跨越,“廣東的荔枝產量占到全國的50%還多,龍眼、香蕉的供應量也是全國第一,但一問起老百姓曉得哪些品牌,大家說出來的都是外國牌子,這樣是不行的。”一位參會企業代表就表示,沒有品牌,產品就沒有識別度,價值自然得不到提升,“廣東農產品價值很高,但消費者分不出來,往往只依靠價格來選擇,這也就拉低了整體的競爭水平。”
  一位與會的潮汕茶商也慨嘆,廣東以珠三角為中心的茶葉批發市場、茶館、茶店有近2萬家,年生產、收藏、流通和消費黑茶類約8萬至10萬噸,增加值約50億元,是全國最重要的黑茶類茶葉集散中心,但是廣東茶商在品牌競爭上卻有不敵福建茶商的趨勢,如何讓自己的品牌更加響亮成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對此,同在潮汕地區的揭陽市感同身受。當地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力推進品牌建設是他們當前農業工作的一大重點。通過不斷努力,該市先後榮獲了中國“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欖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等稱號,把埔田竹筍、普寧蕉柑、惠來荔枝、普寧青梅、吳厝淮山等一系列茶品打造成了特色明顯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省農業廳、省農科院等的大力支持下,該市更全面啟動實施了農業“一鎮一品”工程,先後重點打造了20個“一鎮一品”示範鎮。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省農產品的品牌建設,11日下午,組委會還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業品牌建設論壇,邀請華南農業大學的兩位專家與粵東片區農業名牌企業代表近百人共同分享了農業信息化應用和品牌培育建設的經驗,共同為農業龍頭品牌的打造出謀劃策。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通訊員 丁寶 鐘素嫻
  發自梅州  (原標題:品牌建設成粵東農業工作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10eclb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